【科普】下颌衰老的机制分析和治疗决策

2022-03-23

下面部侧面的审美中,我们常常会关注下颌​/下颌线的问题,例如木偶纹,羊腮畸...

下面部侧面的审美中,我们常常会关注下颌/下颌线的问题,例如木偶纹,羊腮畸形和下颌缘的组织膨出等。在深入探讨该部位的衰老机制前,我们必须了解两点该部位的解剖常识:1.下颌部的脂肪室:颊外侧脂肪室(Leteral check comp、蓝色);下颌前脂肪室(Superior Jowl Comp、紫色);下颌后脂肪室(Inferior Jowl Fat Comp、红色);下颌下脂肪室(Submandibular Fat Comp、绿/黄)。2.在下颌缘部位的脂肪室/软组织附着并不是以韧带(ligament)的形式,而是以隔膜(septum)附着的形式。


图片


    了解完上述的两个基本点后,下颌衰老的机制可被分为这几种情况:1.脂肪萎缩导致的局部软组织的体积缩小;2.脂肪室的移位;3.下颌缘附着隔膜开裂并伴有下颌下脂肪室的肥大。前两种机制易发生于皮肤薄且身形消瘦的患者中,末者易发生于体态较肥胖的患者中,并且造成更模糊的下缘外观。在临床中这几种机制也可能同时存在,尤其是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因此在治疗常需要多种方法联合。


图片

脂肪室移位

图片

下颌缘附着隔膜开裂并伴有下颌下脂肪室的肥大


    鉴于上述分析,在治疗的决策中,许多文献将SMAS筋膜和颈阔肌做为主要的调整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的上移和隔膜的收紧修复,其次则是直观的下颌脂肪室的调整,包括切除或者再定位,但不管是那种决策,都强调的是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DOI:10.1016/j.asj.2008.09.007

DOI:10.1097/01.prs.0000302462.61624.26

(来源:陈林海)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联系我们处理

陈林海 | 主任医师

韩国峨山医疗中心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