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开放性的面部提升手术,考虑到组织悬挂的稳固性,我们通常会将最后悬挂点固定在...
开放性的面部提升手术,考虑到组织悬挂的稳固性,我们通常会将最后悬挂点固定在耳前筋膜或颞深筋膜区域。其实这在线性提升也一样,但不同的是开放手术我们可以在直观下将线末端固定。 然而在微创操作中,尤其是在单点单线式的操作中,选择末端组织一定要重点考虑该点是否有较强的抗牵张性和附着能力,这可能跟部位有关,又或者是跟组织层次有关。其实在操作中是有这方面的疑问,但很多时候都是跟随者,或是经验家。但这篇文献有意思的是将这一问题通过尸体解剖研究予以说明。
在10具尸体,20张半脸的研究中,作者将每个半脸分为6个区域(眶下-黄色,鼻唇沟-绿色,口周区域-粉色,颊-蓝色,咬肌-橙色,腮腺区域-灰色),总共45个模块(下图)。每个模块测量4个层次(真皮下层/皮下层/SMAS/SMAS下层)。通过将22G钝针插入后连接测力仪器,模拟提升的方向,每个模块/每个层次测量3次,然后将数据进行比较。
作者建议(如下图所示):
1. 鼻唇沟区和口周区的有效悬挂点应首选SMAS下层,而SMAS层则为备选。
2. 在颊部,最优选是皮下层,其次SMAS层。
3. 腮腺咬肌区域,首选SMAS层;腮腺咬肌上部/腮腺咬肌下部,次选SMAS下层/皮下层。
4. 鼻唇沟区和口周区的绿色区域,优选SMAS下层,其次SMAS层。
注:应避免在颊部和腮腺咬肌下部锚定在SMAS下层,因为该区域有颊囊和颈阔肌下间隙,结缔组织较疏松,线容易脱出。
参考文献:
DOI:10.1097/GOX.0000000000003701
(来源:陈林海)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联系我们处理
韩国峨山医疗中心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